12月4日晚,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的陈三妹教授在至诚楼507智慧教室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健康中国背景下护理学科发展机遇和思考”的专题讲座。
陈三妹教授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对护理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回顾与分析。她强调,自护理学科诞生之日起,它便肩负着维护民众健康的重大责任。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这一责任显得更加紧迫和关键。在讲座中,陈教授深入讲解了护理学科的现状以及其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革新和公众健康需求的不断上升,护理学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挑战。
此外,陈教授还强调了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涵盖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人文关怀以及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确保护理人员成为健康促进的中坚力量和卫生健康领域变革的关键保障。作为全生命周期卫生与健康服务的关键提供者,护理人员的角色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他们不仅是医疗服务的实践者,更是健康知识的普及者和健康行为的引领者,对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三妹,绍兴文理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护理学会高等护理教育专委会专家库成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护理和照护分会常务委员,主持或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12项,获市级及以上教科研成果奖8项,发表论文80余篇。
12月5日晚,医学院胡泉东副教授在勤谦楼202为南丁格尔班、景岳班等班级的学生们讲述了一场关于“PTEN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的专题讲座。
胡老师从肝脏功能和PTEN的生物学效应出发,概述了基础医学研究的核心实验手段,并详细阐述了PTEN在肝脏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PTEN通过其C2结构域和蛋白磷酸酶活性抑制细胞迁移。PTEN基因的激活能够反向调节PI3K/Akt以及FAK/ERK信号路径,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减少其生存能力,导致细胞周期在G0/G1和G2/M阶段停滞,进而抑制HSCs的增值并促进其凋亡。他分享的新近研究成果揭示了PTEN基因在调控细胞分裂周期、控制细胞转移、细胞与周围组织的黏附和血管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讲座中,胡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做学术研究的经历,强调科研思维是系统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科研思维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鼓励同学们通过阅读、参与学术活动和讨论,来让自己的科研思维更加敏锐和强大,建立逻辑框架,批判性地看待信息,从新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这场讲座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基础医学学科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医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胡泉东,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浙江省生理科学学会会员、绍兴市科技先锋岗(基础医学教研组)负责人。主持市厅级课题4项,获校级教科研成果奖2项,发表一级核心期刊论文6篇。
图文:胡泉东